2008年行政工作总结
哈铁学院[2009]1号 院属各单位、部门:
一年来,在集团公司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竞争力不断提升
学院本着有利于促进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整体水平提高的原则,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增强学院服务功能,进行了二级管理体制改革,降低管理重心,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充分调动各教学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院内部机制的转换。各分院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效率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实习就业为落脚点,不断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结合。
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成立了各专业部,以专业为实体深化各项管理,今年申办的《盾构施工技术》、《动漫设计》、《线路维护》、《桥隧施工》、《软件技术》5个专业获得审批,学院专业数由08年的14个增加至19个,这将进一步发挥我院专业优势,提高我院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密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扩大我院在地区和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学院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已有的9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了2008年度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推荐申报工作。其中《道桥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ASP.NET》荣获省级精品课程,《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我院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正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在教育厅的支持下,学院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申报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2008年累计获得中央和省财政支持230万元,使我院实验实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中铁三局测量技能大赛、中铁六局青工技能大赛、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第七届青年技能大赛CAD制图比赛相继在我院召开,各项大赛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使我院赢得了在总公司系统良好的声誉,进一步增强了学院服务企业的能力,更加密切了校企合作。
二、今年我院的生源形势居全省前列
面对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院采取多种措施,在学院招生部门的辛勤工作下,举全院之力,共招生2852人,目前在校生已达8300余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00分以上的有6个省,350分以上的有10个省,其中我院在黑龙江省全部录满,黑龙江省今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为180分,而我院理科分数由去年203分提高到今年264分,文科由去年的220提高到330分,生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三、师资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不断加大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在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中有影响的带头人及后备骨干,积极培育省级和院级教学名师。一年来,斥资选派教师参加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示范校建设等培训班的学习,同时大力强化“双师”素质,紧2008年暑期各分院就共计派出教师50余人次到施工现场调研学习,丰富现场经验。通过全员培训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科研能力、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切实提高其教学水平。积极开展聘请名人和专家工作,不断提升和增强我院育人软实力,08年我们先后聘请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关宝岩等来院讲学,聘请沈阳地铁副总指挥长张振邦等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进一步强化课件教学,加强软件培训,信息采集、加强公用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注重质量和效果,我院首届教学CAI课件大赛成功举办,对我院教学质量提高和师资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职业精神。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推动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学院将今年新进的25名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全部聘为辅导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和考核。
我们采取外部引进和内培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已投资150多万元用于研究生培养,出资培养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数量达到66名,已获得硕士学位16人。学院教师的智力结构也逐步得到改善,教师们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投身到教研科研工作当中。我院刘会庭、费学军等同志撰写并发表了论文20篇,崔玉波等同志出版、改版专著、教材5 部,夏芳等同志参与立项和结题的科研教研成果23项,组织参加了黑龙江省高校结构大赛,获得了优秀奖,出版了《哈铁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论文集。
四、实习和就业工作着力推进
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解决学期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鹤岗市政府和鹤岗招办支持下,与鹤岗师专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投入150万元,在鹤岗师专西校区,建立了稳固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
铁道建筑分院在东北办事处协助下,走访了哈大客运专线沈大段指挥部,联系安置毕业实习200人,并初步签定就业意向;城市轨道交通分院在沈阳市政府安排下,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沈阳地铁5号线和沈阳重型机械厂暨盾构机生产基地,并与该项目及厂家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及实习就业问题;计算机分院多次派出教师赴华夏计算机学院等地参观学习,与北大青鸟开展了联合办学。
学院坚持把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思广益,考察研讨,不断优化,认真走访用人单位,周密筹备供需见面会,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强化实习-就业直通车,认真督促联系落实未就业学生就业,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稳定工总、建总市场,不断拓宽中交、中水、中建、路桥等市场,开拓铁路局系列市场,开发中小企业和民营市场,就业单位由07年的50家开拓至80家,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学院2008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冲击的挑战,召开了有60余家单位参加的200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一次签约1200余人。2008年1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对我院就业工作进行了评估,给予我院就业工作高度的评价和优秀的评估结果。
五、和谐学院建设扎实推进
学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群体上访和突发性事件,有力地维护了学院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学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积极探索稳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干部值班制度,对值班人员严格管理,节假日党政领导带班,确保学院安全,加强奥运期间的安全和稳定,认真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自救和逃生教育,做到关爱每位学生的健康和生命。
在保证必要发展投入和教学条件需求的前提下,学院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保证全院教职工享受到学院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学院积极争取下,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2008年给予学院工资套改事业单位工资一次性补助491万元,并从2009年起,每年给予工资补助780万元。自2008年10月1日起,学院执行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工资。
学院教职工对学院未来充满希望,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院改革建设发展之中。当冰雪灾害席卷南方之时,学院第一时间将教职工连同学院捐款5万元汇至湖南郴州灾区;在汶川地震巨大灾难面前,全体师生员工连续3次向灾区捐款共计32万余元,全体师生众志成城,支援灾区,奉献爱心,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展现出学院师生员工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素质,展现出学院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08年,学院再次获得了集团公司“和谐文明先进单位标兵”称号,顺利通过了黑龙江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检查。
六、学院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在全面展开
学籍管理工作手段更加现代化,学生资助工作更加规范化,教学督导更加全面化,学生管理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