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国资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将产教融合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对接中国中铁各二级企业,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创新办学机制,拓展办学模式。结合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推进教师“双配制”、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打造技术服务大平台,构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一、服务中国中铁新发展,打造产教融合高水平专业群
以服务中国中铁人力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有效衔接,开展了人才培养战略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聚焦铁路高端产业,新增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1个;面向轨道产业高端,新增城轨、造价、高铁3个高本贯通专业;紧跟轨道产业转型升级,改造6个专业;适应中国高铁走出去,优化国际合作2个专业。对接“两铁一路”,构建了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工程造价等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的高水平产教融合专业群。建立健全专业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构建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优化调整机制、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和招生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动态调整专业布局。
二、产教融合育人初具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再提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双元育人、工学结合、书证融通,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中铁三局、中铁九局等企业合作,成立了盾构、测量、检测、高铁产业学院4个,形成了“五育人、四对接、三协同”嵌入式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机制,创新了“先招工后招生”的中铁模式,为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提供范式。开展了“1+X”证书制度试点,现有BIM、物流管理、建筑识图、城轨交通站务等10个证书、15个等级。校企共建课程团队,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成在线开放课程59门,共建信息化、融媒体、活页式实训教材51部。推行工地课堂,在中铁滹沱河、黄黄、渝昆等项目,建立教学基地,把课堂建在现场,校企共育铁路工匠。学院为“两铁一路”培养了万余名“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志在四方、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技术技能人才,被誉为中国中铁的“黄埔军校”,就业对口率90%以上。就业质量高,职业稳定性好,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

学院党委书记王彦飞与中铁工程装备党委副书记张占成为盾构产业学院揭牌

学院院长李颖与中铁三局副部长李波为测量产业学院揭牌
三、教师“双配制”显著提升,教师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
聘请中铁三局总工程师常乃超等技术专家打造16支校企专业双带头人团队,聘请中铁装备陈馈等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建立了大师工作室5个。选派86名专任教师赴施工现场挂职锻炼。现有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0人,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2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道信号2个专业获批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获省级及以上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4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8项,省级130余项。

教师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教师获教学成果奖
四、实训基地全面升级,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大平台
对接产业升级,与中铁装备集团、中铁三局、中铁九局等企业合作,通过产业学院的建立,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整合优化实训资源,升级铁道综合演练场、城轨地下空间3D实训室、电力机车制动实训室、轨道交通岔道控制实训室、BIM技术应用中心等实训室,建成了铁道综合演练工场、测量演练工场、盾构产业园区、工程项目管理、铁道运管等5大实训板块,形成了测量、试验检测、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等轨道交通土建、运营全生命周期、全岗位实训链。建成了3个国家级、5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和省级各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获批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五、深耕培训市场,打造一体两翼社会服务新模式
稳固原有社会服务市场,开拓新的培训业务。2021年学院累计为中国中铁、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等16家单位开展了员工培训、技能大赛、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项目54个,累计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4967人,涉及24个工种(其中中铁系统内培训人数为1361人,中铁系统外培训人数为3601人),有116人次参与施工一线生产技术服务。2021年,学院先后完成了中国中铁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试验员项目)、中铁三局测量和试验职业技能大赛、中铁九局盾构大赛、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等 6 项比赛任务。2021年度社会服务到款额764.69万元。

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中铁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十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试验员项目决赛开幕式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中铁国资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紧跟中国中铁生产一线的发展需求,坚持开拓创新,力争在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等产教融合关键领域与环节取得新突破,打造中国中铁职业教育品牌,提升中国中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